9月1日,市委书记杜小刚专题调研民生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城市理念,建好民生工程,办好为民实事,让全市广大群众生活质量更高、幸福成色更足。
市领导高飞、张立军、吴建元,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无锡经开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服务提升,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原址新建的无锡市太湖工人文化宫项目临近河埒口地铁站、毗邻滨湖万达广场,计划今年10月底开工。市领导详细了解场馆设计、功能配套等情况,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先,全面完善建筑、绿化等方案,用足用好场馆空间,高水平打造功能复合的综合性文化场馆,更好满足全市职工多样化文化需求。
作为今年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急救中心山北分站周边社区密集,辐射服务人口超9万人,将于近期投入试运行。市领导强调,要系统谋划、加快推进市急救中心和市疾控中心建设,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加强人员和设备配备与管理,持续提升秒级响应速率和专业医疗水平;同时,按照《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要求,把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好促进医疗康复设备消费举措,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备的迭代升级、优化完善,提升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保障能力。
原拆原建,大板房改造圆百姓“安居梦”。
梁溪区惠山街道盛岸一村90-91号楼,于上月22日交付,全新环境让居民赞不绝口。近年来,梁溪区结合地块征收完成双河新村、锡澄二村5栋大板房拆除,实施3栋大板房“原址、原面积、原高度”试点改造,累计惠及群众356户。
市领导察看小区面貌、询问工作进展,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等政策意见,积极探索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房票安置等举措,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升大板房改造工程质效,让更多居民“住有优居”。
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
市老年大学历经大半年改造后当天焕新启用。走进其中看到,新校园不仅形象大幅提升,还全面升级了教学环境和智能设备。坐落于市工人文化宫辅楼的太湖新城老年大学同天开学,老年朋友们结伴而行、喜迎“开学第一课”。两所学校相互呼应,形成“一老一新、一主一辅”新格局。
市领导深入了解老年大学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功能配置等情况,要求学校进一步提升建设、发展、管理水平,将老龄友好与运动友好理念相统筹,不断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配备,打通精品课程多校区“线上”共享渠道;同时,针对老人实际需求,加强适老化设施配备、校园绿化建设和医疗急救功能,努力使老年大学成为功能完备、安心舒适的“银发乐园”。
近年来,我市以高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通过“名校办新校、本部带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市区联动建设高品质高中分校,推动优质高中资源跨域布局,以惠及更多市民群众。
天一中学新吴分校致力于成为标杆型校园,在优生教育、优师培养等方面与天一中学本部实行一体化管理。作为一中教育集团紧密型成员校,市第一中学太湖新城分校秉承“红楼一脉、处处卓越”的宗旨,与本部课程设置无缝对接、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骨干教师一体调配。两所学校的新校区将于明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投用。
市领导详细了解校园布局、工程进展、师资队伍等情况,强调学校要在确保校区如期交付投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校园校舍规划设计,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更好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要推动分校与本部课程同构、师资同质、教研同步,激发跨域联动、互促共进的“化学反应”。相关属地要压实责任,职能部门要完善政策,合力做好学校建设发展保障工作,同时加强全市在建校区工程管理,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