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路段巡逻、路面指挥交通、精准宣教送安全……在高温、汛期、暑期出行及夜间出行高峰等多重考验下,江阴公安交管部门紧扣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部署,聚焦错时布控、科技赋能、立体宣教三项举措精准发力,雷霆出击,让夏季整治行动“不降温”,全力守护群众平安。
错时布防+全域覆盖,织密路面管控网络
早上7时,繁忙的大桥路与人民路路口,执勤交警奚杜伟抬手示意一辆右转未礼让行人的黑色轿车靠边停下。车窗摇下,司机张先生略显尴尬:“赶时间,没注意,真不好意思!”奚杜伟递上宣传单页,语气温和而坚定:“礼让行人既是法规要求,也是城市温度。”张先生诚恳接受处罚,表示一定牢记。
交通秩序的畅通需要每一位市民来维护。江阴交警将力量精准投放在早晚通勤高峰时段、城区重点路口及主干道上,固定岗与巡逻岗协同发力,织就一张严密的执法网。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非机动车任性闯红灯、逆向穿梭、违规载人、骑手头盔“形同虚设”等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均被纳入重点整治范畴。执法现场,“教育+处罚”双管齐下,让每一次纠正都成为一堂生动的安全警示课。
针对夏季夜间出行增多的特点,江阴交警推行“潮汐勤务”模式,在2时至5时、18时至23时等重点时段,加密对餐饮娱乐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巡逻频次,依托临时检查点开展不定时设卡检查,对突出存在的酒驾醉驾、超员超速、分心驾驶、右转弯不让行等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重点整治。
科技赋能+源头治理,精准打击交通违法
深夜23时,临江路景观带。一阵刺耳的引擎轰鸣声撕裂了宁静的夜空,几辆非法改装的摩托车肆无忌惮地追逐竞驶。几乎在同一时间,江阴交警指挥中心大屏上,智能系统已通过高清卡口抓拍,精准锁定了这几辆“炸街”车辆的位置和轨迹。路面警力迅速出击,成功拦截了这群“飙车党”。经现场查验,这些车辆均存在非法改装排气管等违法行为。
江阴交警的科技治理模式,核心在于“一张图”式的数据整合。他们将交通事故记录、市民违法举报信息、路面卡口监测数据等多维资源汇聚融合,依靠算法分析生成动态的管控清单。这张清单精准标注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等信息,成为靶向治理的“作战图”。
科技手段不仅服务于前端打击,更延伸至源头治理。“打击这类‘黑窝点’,就是从源头上拧紧了非法改装的‘阀门’,确保每一辆驶出厂门的车都符合安全与环保标准,是守护城市安宁的关键步骤。”江阴交警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坚持“查车必查源”,将源头治理的触角延伸至车辆维修与配件市场,同时,联合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对辖区内汽配城、修理厂展开高频次、拉网式排查,全力清除安全隐患。
正向引导+警示曝光,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这VR事故体验太震撼了!刚才眼前一黑,真像撞上了,手心里全是汗。”在江阴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摘下VR眼镜,市民李女士心有余悸。讲解员立即接过话头:“这就是没有保持安全距离的后果。特别是夏季高温,轮胎易软化,刹车距离更长,危险就在眨眼间!”
江阴交警依托警营开放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多元平台及“七进”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授课、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讲解夏季高温行车、雨天防滑、夜间行车等安全知识,并结合典型事故案例以案说法,让市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养成文明出行良好习惯。
线上线下高频传播交警“安全之声”。江阴交警借助“声、屏、报、网”平台及自有宣传阵地,“因时制宜”推送天气变化、安全预警等出行服务信息,引导广大驾驶人安全文明出行,并针对夏季常见的交通陋习、交通风险以及避险常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质,预防各类交通事故发生。
从教育基地的视觉冲击,到社区微课堂的案例剖析,再到新媒体矩阵的精准预警,江阴交警正用立体化宣传网络,将文明出行理念织入城市肌理。(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