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处屯堡院落静静矗立,这里是陈蕴瑜将军故居。走过台阶来到天井,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展柜里陈列有陈蕴瑜将军遗像、烈士证书、家书等资料。
1937年淞沪会战时,陈蕴瑜在一封家书中写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今日寇欺侮我中华,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上阵杀敌,是我军人应尽的天职。现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夙愿。”
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国民革命军102师奉命开赴徐州前线。在会战中,时任102师304团团长的陈蕴瑜指挥304团于韩道口摧毁敌坦克5辆,并收复了苇楼。不久,日军调集兵力,将苇楼重重包围。为掩护会战大军转移,在与敌人战斗中,陈蕴瑜身先士卒,打退敌人以坦克为前导、空军掩护、步炮协同的多次反扑。1938年5月23日,304团战至弹尽粮绝,后在突围时,陈蕴瑜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8岁。
陈蕴瑜牺牲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感念其忠烈,追赠为陆军少将。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陈蕴瑜为革命烈士。2015年,陈蕴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据新华社贵阳9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