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继续报了书法课,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觉得手机微视频制作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学会拍视频记录生活。”“我身体不太好,想多学点养生知识,今年的养生课太难抢了。”……记者近日走访无锡市多所老年大学时,不少报名今年秋学期课程的学员发出这样的感慨。
无锡市开放大学乐龄学院即将迎来办学十周年,无锡市老年大学经过半年多的改造升级焕新开放,这都给老年人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近年来,无锡市老年大学发展有何新变化?课程设置有哪些新特点?未来如何促进终身教育发展?
课程之变 数字化课程受到青睐
翻开无锡开放大学乐龄学院今年秋季招生简章,课程设置可谓丰富多样。八大类99门课程,涵盖金色年华艺术团、生活美学、戏曲书画、声乐器乐、舞蹈走秀、健身养生等多个领域,其中新增的8个班级刚一上线就吸引了不少关注。“截至目前,1400余名学员已完成报名,合唱、舞蹈、太极等课程是老年朋友追捧的‘爆款’。”乐龄学院一名管理人员说。
从排课频次以及报名人数来看,传统文娱课程占据主流。不过,无锡市老年大学今年秋季招生迎来了些许改变。“我们观察到老年人对养生保健、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很有需求,于是新增了相关课程。比如之前很火的‘学好中药用好方’这门课程,计划人数122人,很快就招满了。”无锡市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邵泽强说。一些新开的数字化技能课程如手机摄影基础、人工智能DeepSeek应用、手机微视频制作基础等受到青睐,报名人数都远超计划人数。因去年11月改造,今年春学期没有开课的无锡市老年大学有书画学院、文化生活学院、运动健康学院、声乐舞蹈学院、器乐学院5个学院,今年秋季开设300多门课程,新招班级83个,目前已招收学员上万名。
不仅课程设置多元,数字化手段及智能化设备的配套也让老年大学更有吸引力。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满足学员上课需求,一些教室还配备了LED大屏幕,确保学员能清晰看到老师的讲解。在报名环节,无锡市老年大学还开发了线上报名系统,从官方微信公众号入口就可以报名课程并缴费,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报名。
身份之变 从学习者变为反哺者
从课堂学习到反哺社会,老年教育的价值链条正在不断延伸。这背后,离不开政策层面《关于推动新时代无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出台指导,也有乐龄学院“1+N”老年教育模式的生动实践。
作为“1+N”老年教育模式的核心,乐龄学院本部持续强化中心校建设,同时联合街道、社区、单位共建26家分院(学习中心),梁溪区广益分院就是其中的一种实践范例——将课堂搬进“家门口”,让老年人就近就能学。这种模式不仅激活了老年教育新生态,更让学习成果转化为社区活力:学太极的老人带动邻里健身,练书画的学员参与社区文化布置,老年教育从“知识传授”延伸为“社会参与”的纽带。用梁溪区广益街道金和社区相关负责人范丽静的话来说,就是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设立分院之前,居民与社区联系不紧密,参加活动也不积极,随后改变逐渐发生。“以前感觉退休后生活很乏味,现在能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其他居民,让我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与快乐。”62岁的夏国萍表示,退休后她一度不知道做什么,后来加入社区志愿者,并成为社区老年教育急救课堂的“急救导师”,让50多位老人掌握了基础急救技能。社区退休老党员顾永嘉凭借出色的摄影技术,为社区老年人讲授摄影技巧,不少学员在他的带动下学会了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社区搭建‘学习—实践—反哺’的闭环体系,让老年人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找到‘被需要’的存在感。看着居民慢慢成长为社区骨干,从学习者变为反哺者并服务社区,这让我觉得社区老年教育大有可为。”范丽静欣慰地说。
应时而变 推动终身教育正当时
据统计,无锡已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预计今年无锡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达154.88万人,占比29.01%。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促进终身教育发展是一个现实命题。
老年人有多热爱学习?在无锡市老年大学,年龄最大的学员已经是96岁高龄。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邵泽强表示,学校要求每个学院每年都要开发1—2门新的课程来满足学员的新需求,这些课程通过征询学员意愿开设。未来将加强对新技术和健康养生类课程的开发,让老年人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又能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目前授课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他认为老年大学需加强专业录播室建设,提高校园网络的承载能力,推动老年大学课程向智能化、立体化提升。
老年大学的发展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随着《关于推动新时代无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落地,“锡银学堂”四级矩阵加速构建。面对老龄化加深的现实需求,无锡正通过资源下沉、共建共享,打破场地、收费等限制,推动老年教育向“15分钟学习圈”拓展。在乐龄学院一名管理人员看来,未来将更好助力老年大学与街道社区“手拉手”,以专业服务、品牌共建等提升老年教育的公平性与可及性,让更多老年人在“老有所学”中收获幸福,为社会发展注入“银发力量”。
如何更好满足老年人对参与终身学习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王海梅教授认为,目前老年大学的教师以兼职为主,要加强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建设,建立多层次师资库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同时应加强监管和宣传,杜绝虚假宣传课程、疯狂推销产品等乱象,确保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