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质蛋白技术突破传统农业的产能极限,当抗衰老研究改写人类寿命的时间刻度,当中国药企以NewCo模式重构全球医药竞争规则,生命健康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由科技驱动的范式革命。
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汇聚顶尖科学家与产业领袖,通过主旨演讲与圆桌对话等形式,解读科技裂变与全球竞速时代的产业发展密码。
01
未来科技:“炸”开生命健康产业新赛道
1000平方米土地,若用于种植大豆,每年仅能产出1.1吨蛋白,满足40人一年的营养需求;而借助微生物发酵生物制造技术,同等面积每年可产出15吨蛋白,足够520人食用。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坚以一组直观的数字对比,揭示新质蛋白的颠覆性优势。作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的一项核心技术,新质蛋白生物制造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要地。
“新质蛋白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营养健康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潜力,新质蛋白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陈坚指出,新质蛋白生物制造通过精密发酵技术高效合成功能性蛋白,不仅革新了传统食品生产模式,更替代了天然产物加工与化工合成路线,为破解畜牧业资源消耗难题提供了绿色方案。
他同时强调,我国目前面临动物蛋白缺口大、优质蛋白自给率低等挑战,需加快开发新型蛋白资源。尽管新质蛋白产业发展迅猛,但仍存在着高品质植物蛋白生产、微生物菌体蛋白工艺优化等技术瓶颈。陈坚建议,应通过AI驱动的蛋白设计、资源绿色制备、负氮生物合成等科技创新手段,构建多元化蛋白供给体系。
从“微生物蛋白工厂”到“灵长类衰老干预”,前沿科技图景不断刷新行业认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以她多年来沉浸于学术界、产业界的“抗衰老之旅”开场,揭示老龄化社会的健康挑战。“我国87%的死亡归因于慢病,其中多数与衰老相关。”她指出,人口老龄化正加剧劳动力短缺、养老医疗负担等问题,却也催生了抗衰老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今年该领域产值有望突破1550.6亿元。
肖瑞平从老年医学发展脉络切入,系统介绍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老龄相关药物的研发逻辑,展示从机制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技术矩阵,清晰勾勒出前沿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新图景。
02
药械出海:多样化路径开辟全球化新范式
当实验室的“黑科技”遇见全球商业版图,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出海路径成为行业焦点。本次大会上,除了具有颠覆式潜力的前沿技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寻找“走出去”的新路径也受到行业专家和商业领袖们格外关注。
主旨演讲环节,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联席总裁方敏分享了中国生物医药国际化与走出去的最新趋势。“当前,出海已成为创新药企业的必然选择。”方敏指出,2020年以来,国内创新药融资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国内医保支付持续面临较大压力,与之相对,欧美仍是创新药的主要市场,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创新药销售也正在逐步起量。他认为,中国企业拥有庞大的本土市场和强大的研发实力,这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管理、运营、品牌以及供应链整合等方面,许多中国企业正通过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实现优质升级。此外,出海不仅是资金和技术的输出,更是文化、管理经验和创新模式的融合。
方敏梳理了他近年来观察到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出海形式的多样化路径以及相关案例。从创新药物权益交易、NewCo出海、向MNC直接出售企业,再到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组织)全球产能布局,创新药国际化交易规模自2020年以来以超50%的速度增长,涌现了一大批大额交易,显示出全球化拓展的巨大潜力。
其中,“NewCo出海”这一新交易模式受到特别关注,也成为随后举行的圆桌对话中一项核心议题。来自中金资本、海昶生物、药明生物和复宏汉霖等企业的嘉宾围绕NewCo模式看医药行业全球化这一话题,分享了他们眼中国内企业出海的机遇、挑战与未来路径。
NewCo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成立独立新公司,整合全球资本、技术与人才,实现创新药从研发、孵化到商业化的全流程全球化布局。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合作壁垒,让各方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嘉宾们普遍认为,AI制药、基因治疗等新兴技术与NewCo模式的结合,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成为推动创新药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