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院……在江苏,过去的一年,你去得最多的博物馆是哪一家?什么展览让你念念不忘?
5月7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现代快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为了实现和观众间的双向奔赴,各大博物馆都很“拼”,争相推出各种原创性精品主题展,去年一年,全省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近2500个;不仅如此,还延长开放时间,淮安市博物馆甚至取消了周一闭馆制。
发布会现场 余萍 摄
延时开放,“五一”全省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
江苏是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省现有备案博物馆362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为骨干,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发展体系。
无锡博物院
过去一年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制定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带动12个设区市跟进出台相关改革举措,推动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夜游项目,实现了“创新一项机制,激活一个领域”的良好效应。
今年五一期间,全省有75家博物馆延时开放,其中14家博物馆推出主题夜游活动,全省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同比增长31.5%,实现文创收入2104.5万元。
大展来了,国宝文物“组团”携手走基层
优质资源如何直达基层?江苏各博物馆启动了“大手”拉“小手”活动,以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领衔的国宝文物“组团”携手走基层。
游客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去年9月,“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在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启动。活动以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20件国宝文物,整合巡展所在城市的41件镇馆之宝,共同组成“文物天团”,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零距离观赏“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错银铜牛灯”“饕餮纹玉杯”等网红珍贵文物。
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炉”
文物组团走基层,在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缓解了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预约难”问题,携手带来了新的“爆火”文物。比如,镇江博物馆“芙蓉石花鸟纹盖瓶”被网友们昵称为“小粉瓶”,与深受欢迎的南博“小粉炉”组成超甜文物CP。
截至目前,“家门口看大展”活动已举办10站,累计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1.2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很有看头,一年共举办陈列展览近2500个
南京博物院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南京城墙博物馆的“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你看了吗?真的很惊艳。
徐州博物馆
围绕“水韵江苏”鲜明特性,江苏加强馆藏文物的挖掘阐释,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去年全省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近2500个,推出历史文物类重点展览项目20个。
创意策划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等4个原创性主题展览入围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项目,“大爱无疆——无锡慈善事业展”等5个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一批时代化表达、特色化呈现的精品主题展览让博物馆更有“看头”。
连接青少年,连续四年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
如何连接青少年?江苏坚持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面向全省青少年,连续四年开展“博物知旅”主题活动,推出乐享博览、体验博学、记录博闻、共享博韵系列活动,扩大博物馆公共服务覆盖面,带动更多青少年到博物馆载知而归。
“博物知旅”活动入选了全国文化遗产旅游十佳案例,已成为江苏创新利用文物藏品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
创新展览方式,打造《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等数字展
苏州丝绸博物馆
面对数字化、信息化,博物馆怎么和观众连接?江苏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打造《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运河上的舟楫》《长江春色图》等数字展,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等一批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入选全国示范案例。启动建设“云上博物——江苏省数字博物馆”,运用VR、AR、XR等数字技术创新展示全省文物资源,推动文化遗产赋彩百姓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