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溧阳市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新业态劳动者——网约车司机。他们用车轮描绘城市脉络,以善意点亮文明,不仅是市民出行的贴心服务者,更是城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近日,记者走近这群穿梭在城市的劳动者,聆听他们与溧阳这座城市同频共振的故事。
穿梭城市的温暖“摆渡人”
在溧阳,网约车司机们共同擦亮着城市品牌,温暖每一位市民和游客。在溧阳日均1.5万-1.6万单的出行需求中,他们穿梭于街巷,将服务细节融入每一次启程与抵达。“捡到客人手机、钱包等私人物品是常有的事,距离近的我就免费送回去,远的就帮客人邮寄。”网约车司机张健华告诉记者,对他们而言,做好服务早已成为习惯。
此外,溧阳的网约车司机们还是行走的“反诈宣传员”。面对庞大的订单量带来的潜在风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现在利用网约车运输诈骗赃款、物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平台和相关部门的宣传引导下,我们一旦发现异常,都会迅速处理。”张健华说,如若遇到可疑情况,他们会立即向就近派出所求助,及时排除诈骗隐患,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车窗外是城市风景,车窗内是人情冷暖。网约车司机每天手握方向盘,承载着责任,守护着出行安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去服务他人、助人为乐,在工作中传递正能量。
后备箱里的移动“救援站”
日均工作12-13小时、日接单量30-40是网约车司机的日常。但即便是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下,仍有人选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5年前选择跑网约车,就是看中这份职业的自由度,能让我随时响应救援召唤。”说这话的是网约车司机芮明华。2020年,他在志愿服务中接触到应急救援领域,加入了蓝天救援队,为更好地参与救援任务,他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成了溧阳网约车司机群体中的一名“救援先锋”。
从那之后,芮明华将网约车变成了“移动救援站”,后备箱内一个小小的收纳箱里装满了各类救援工具,创可贴、烫伤膏、救援绳等一应俱全。作为救援队队员,芮明华的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随时等待110指令或求助信息。“每次成功救助他人,那种成就感比出车赚钱更珍贵。”芮明华感慨道,一旦接到车祸、人员晕倒等紧急信息,他会毫不犹豫地暂停订单,第一时间向车上乘客说明情况后赶赴救援现场。让他倍感温暖的是,每一次乘客都给予充分理解,主动配合下车。5年来,他累计参与救援行动10余次,每一次“紧急刹车”,都承载着沉甸甸的生命重量。
新业态下的“双向奔赴”
在用心服务市民和游客的同时,网约车司机也深切感受到了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关怀与温暖。在溧阳市新庄公交枢纽站,“网约巡游出租车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格外显眼。这里不仅有桌椅、空调、电瓶车充电站,还配备了急救包、工具箱和书籍。“司机们跑车累了,随时能来休息,看看书放松一下。”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行业发展科科长蒋海燕介绍,这个总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服务中心,是专门为司机们打造的“避风港”。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300余辆出租车、2000余辆网约车、3700余名网约车司机。其中,网约车司机涉及滴滴出行、T3出行、花小猪打车等几十个平台。
此外,蒋海燕和同事们每月都会定期在服务中心为司机提供法律法规咨询、从业资格复核等“一站式服务”。溧阳市交通运输部门每年还为司机提供免费体检。“2024年夏天,我们为司机送出了600多份急救包和300份防暑用品;2025年春节前,给4名困难司机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蒋海燕告诉记者,服务中心运行3年来,已累计服务司机10万余人次,成为连接政府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连心桥”。
从应急救援到反诈宣传,从自发善举到阵地支撑,溧阳网约车司机群体的蜕变,生动折射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的“双向奔赴”。
这些奔跑在街头的网约车司机,用多重身份诠释着职业的价值,他们既是为生活努力打拼的奋斗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坚定守护者,而城市也以制度关怀回应着这份热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平安出行的守护者,更应是城市生活的享有者。”溧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正积极探索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加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发展,努力为该群体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将这支新力量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汇聚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