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
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
是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
这位故宫“看门人”
在他的任期中
推动故宫扩大开放
提升展陈水平、推出文创产品
让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故宫
焕发出新的生机
故宫的出圈也让他成为“网红院长”
4月24日,应邀参加“锡客有约”名家讲座的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来到荡口古镇。他以一场沉浸式行走,深入探寻古镇的历史脉络,挖掘无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生动实践,探寻这座城市在传承与创新中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智慧。
彰显自身地域特征
古镇故事才更生动
单霁翔来锡的行程十分紧凑。当得知行程中能参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荡口古镇时,他十分地期盼。
着中式褂子、黑色布鞋的单霁翔走过标注着“荡口”两字的牌楼后还回望了牌楼后背“仁里义坊”的题匾;行走在带有年份的青石板上,古镇街边各具特色的商户让他不禁驻足。单霁翔走进一家自营的文创店,拿起桌上放置的钥匙扣说道,从20世纪 80 年代开始,每到一处就会买一个钥匙扣作为纪念,目前自家的一面墙上已挂了 700 多个钥匙扣。
“看到墙上的钥匙扣就会回想起当时所处之地的见闻和经历。” 他说,文创产品的意义往往能把你带回到那些特定的时空,让你重新回味当时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以及在那片土地上所经历的一切美好瞬间,它不仅仅是一个物件,更是记忆的载体,情感的寄托。
泛舟贯穿古镇的北仓河上,古老的沿河建筑、喜庆复古的水上婚礼让单霁翔惊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交融。荡口古镇的北仓河河岸保留了许多延伸到河面的台阶、平台,过去家家户户就在这儿洗衣服、淘米,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痕迹。
单霁翔认为对古镇河道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保护河道就是保护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痕迹。荡口古镇采取“修旧如旧”的模式,最大程度上真实保留河道、河岸的原始模样。
“讲好古镇的故事,不仅要作一些风景的描述,更要聚焦于具体的人,讲述这片土地造就了谁、影响了谁,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有什么贡献,这样故事就生动了。”他说,让原住民逐渐回归古镇,在当地经营店铺,售卖与古镇历史有关的特色小吃、物品等,彰显自身的地域特征。
技术创新赋能
古镇历史才更有活力
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传统文化,让这些场馆活起来。
走进会通馆,单霁翔观看着一个个陶活字、铅活字以及铜活字,浏览着会通馆曾排印的一部部图书,感受着华燧铜活字印刷的智慧。
作为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工程标杆,会通馆还打造了“纸短情长”互动区,让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同频共振。单霁翔在这里体验并观看了“汉字秘境”等创意互动,感受通过数字技术打开的文化空间。
在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基础上建成的荡口电影博物馆,面积约600平方米,馆内分“万国映画”“魅力影都”等七部分。
单霁翔走进荡口电影博物馆,观看着展柜中陈列着的电影动画片《大闹天宫》的设计草图。两个场馆通过声、光、电拉近与游客间距离的做法得到了单霁翔的认可。他表示,通过这些创新技术可以让老建筑和历史事件与当下产生更多的交融与共情。
破局“千镇一面”
古镇发展才更具生命力
春和景明,文旅升温,各地古镇正成为热门打卡地。
然而当人们满怀兴致准备体验古镇文化、领略古镇之美时,却发现不少古镇开发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越“长”越像。“千镇一面”已成为不少古镇发展的瓶颈。
在单霁翔看来,每个古镇都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质。要充分挖掘每个古镇独特的文化符号,并做好商业化与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的平衡。
“古镇里有才子佳人、历史典故,也有风格多样的别致建筑,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貌景观,不仅是古镇的丰厚家底,更是文创产品的丰富源泉,要想办法让它们走出去,与更多人从陌生到认识,从熟悉到相遇。”
“有些古镇,你去过之后,过十年再去,还是这个老样子,这样的古镇,一辈子去一次就行了,没法吸引大家经常去游玩。”单霁翔认为,活化利用是破解古镇“千镇一面”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针对景区淡季、旺季,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策划,比如淡季可以多策划一些活动吸引客流,这样才能从同质化的古镇中脱颖而出。
单霁翔表示,今天的古镇不仅要在“古”字上做文章,还要紧跟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运用先进传播手段扩大外界对古镇文化的需求和获取渠道,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创造,有机更新。唯有如此,古镇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