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马”赛事落幕,但关于参赛机器人的讨论仍不绝于耳。从实验室“完美环境”到现实“复杂场景”的纵身一跃,释放出信号:市场爆发只在一瞬,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时刻近在眼前。
将视线拉回至“长三角”,在无锡,“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也迎来了启动时刻。作为一个渴望在具身智能产业赛道上先发的城市,需要更审慎地考量这些AI新秀是否具有“步入现实的能力”。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
无锡,将以何种姿态
切入这条随时爆发的潜力赛道?
制造“突围”,我们可以抓住哪些关键
“人形机器人半马”的话题度几乎都来自于对现有人形机器人能力的评估。这场比拼中,看的是速度和耐力,更是控制算法、电池能量及零部件稳定性等要素。
而接下来的运动会中将开展竞速跑、越野跑、足球、篮球、舞蹈等竞技项目,多样性持续升级,关节灵活度、动力系统、机甲材质外,人机交互能力、决策执行能力等综合能力皆是“考点”。
有人“出题”,就有人“答题”。在常规“抓龙头”的思路下,无锡显然并没有放弃自身制造优势的打算。把持住优奇、软通天擎等整机企业还不够,在关键零部件、模型算法等要素上的“延伸放大”有望成为无锡制胜的“杀手锏”。
谐波减速器是提升机器人整体性能的关键技术。无锡蔚瀚、巨蟹等多家企业正是依托自主研发的谐波减速器逐步打开人形机器人市场。在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巨蟹智能展示了包括头部腕关节、肩/时/膝关节、髋关节腰部在内的11个序列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方案,成为国内能提供最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矩阵的企业。
在人形机器人中扮演着“神经系统”角色的传感器,无锡亦有相应的技术储备。无锡弓望等多家传感器企业在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后相继获得融资。水熊传感核心团队在去年底举行的2024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内团队组三等奖,配合无锡对人形机器人配套零部件产业链的布局,其成立水熊传感,并在今年获得天使轮融资。
一组数据
看无锡链上创新实力↓
2020年起,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呈现爆发式增长,申请技术覆盖人形机器人产业机器人硬件、动力电机技术分支等,尤其机械手和电机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近400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5%,位列全省第一。
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负责人阮强感慨,无锡坚实的制造基础和上下游配套补足了软通在“硬件”上的不足,让企业有信心落户。基于此,其在无锡的战略布局持续深入,“将串联相关科研院所、本体结构制造、零部件供应商及我们自己的数据要素工厂,在锡落地智能制造机器人生产中心。”
以优必选、安尼迈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加注无锡,滨湖、锡山、惠山等板块打造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园中,一批创新研究项目也相继落地。目前,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列统规上企业356家,去年年营业收入2075.5亿元、同比增长12.6%。
动辄上亿,无锡资本“上桌”怎么玩
有人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一方面,在于其为生产力带来的革命性改变,是机械精密制造的高度集成,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的跨时代性则清晰表明,和汽车一样,这绝对不是一个轻资产、低投入的产业。
根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71笔融资,涉及金额约84.5亿元,融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274%,融资金额同比增长226%。
对于无锡来说,相关核心企业的集聚度只是表象,更深层的转化运作还要看资本表现。
近日,众擎机器人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正式量产上市的消息在业内激起“浪花”。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其几款产品均被打上了“热销”标签。从科技新秀到率先商业闭环,背后早有无锡资本的身影,2023年,江阴市、锡山区、惠山区就通过深圳弘晖天使创新基金精准锁定尚处“天使+轮”的众擎,以资本参与的方式探足产业“赛道”。
作为一种表外融资手段,合资经营正在成为一条快速低成本进入新市场的有效路径。软通天擎就曾坦言,正是软通动力与智元机器人的这一联合,赋予了“软通机器人”落地量产的可能。而这也是无锡的重要打法之一。
冠军“天工Ultra”背后的优必选与无锡有着深厚渊源。早在2020年,无锡天奇股份就与优必选科技合资成立无锡优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随后,优奇入驻无锡经开区。这次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一条“引水渠”,很快带来了合约之外的效益,优必选工业级机器人和室外L4级无人物流车的研发测试及生产总部、优必选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暨优奇智能总部项目相继落在无锡。
去年10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提供核心技术的同时,作为“天工”的总成工厂,承担着制造与组装的重要任务。从传统企业蜕变为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分工的关键角色,今年,天奇与北京银河通用签署《合资公司投资协议》,出资设立天奇银河机器人有限公司。
“无锡本土企业的积极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业内人士认为,出色的创新型企业往往在初期面临场景、资金、上下游配套的难题,无锡传统企业的雄厚资本和转型需求、金融机构的耐心和眼光都让具身智能产业的构建更加立体。
年初,总规模10亿元的无锡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近日发布的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无锡明确还将成立相关产业基金。
拨开“迷雾”,如何完成商业化闭环
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的“黄金窗口期”已全面开启,商业化闭环等待着最后的一块“拼图”。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生态上还缺什么?我们要赚取的是哪一部分的价值收益?这些问题不得不答。
机器人本体的订单率先涌现。亦庄马拉松现场,松延动力凭借“小顽童”“旋风小子”一战成名,现场负责人高呼:“售价3.9万,5000元定金,现场锁单!”而在无锡,亦有这样的订单在不断生成。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孵化成立的求之科技已与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机器人产品用于教学辅助;蔚瀚牵头成立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联合联盟内本地企业打造的具身本体亦有不少订购单。
“卖产品”才是第一步,“卖场景”“卖能力”才是终极目标。无锡工厂产线上,早有一批人形机器人参与实习,其中的“价值挖掘”大有深度。
去年11月,国内首个参考汽车制造工况的机器人实训基地——天奇股份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实训基地投入使用,持续开展机器人作业数据采集;软通天擎数采场内,机器人训练师手持操作手柄,带领数十台人形机器人不断重复抓取等动作,这些数据采集与实训沉淀的精细参数将构成未来机器人行动的“标准答案库”。
“人形机器人执行任务涉及路径、动作、姿态控制等,数据正在成为场景落地的关键,这也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和未来竞争力所在。”天奇股份人士介绍,人形机器人参与的产线方案将伴随天奇业务拓展渗透入汽车行业,自2025年下半年起,将陆续向10家整车工厂交付“机器人方案”。软通天擎在构建自家机器人应用数据集同时,还在加深与无锡的交互,基于城市数字能力底座,探索以人形机器人为载体,释放城市数据价值。
迎接具身智能市场爆发,创新者需要翻越算力、数据、跨产业协同等一座座“高山”,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踏足这条赛道,既需仰望星空的产品革新,更需脚踏实地的工艺积淀。层出不穷的人形机器人形态为市场笼罩了层层迷雾,而无锡在其中看到了最不易被取代的“价值领域”并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