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养老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极具潜力的发展契机与广阔市场空间。江苏不少企业已经瞄准这一细分领域,进行前瞻布局,展开技术研发攻关,争取实现从居家陪伴到机构护理,从健康监测到情感支持的技术突破和场景落地。这两天,记者探访江苏多家企业,寻找养老机器人中的“黑科技”。
中午11点,记者在无锡市藕塘护理院看到,一个小小的白色身影灵活自如地穿梭于每一个房间,向老人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健康提示,轻快活泼的声音为病房增添了不少乐趣,它就是智能养老机器人“大头阿亮”。藕塘护理院副院长 郭双海介绍说:“它主要是在我们医院的医疗场景下设置了6个时间段,去代替我们的护理人员去进行巡视,并在巡视中去提醒一些老人,什么时间该吃药了,什么时间段该饮食了。”
“大头阿亮”最核心的功能是“AI看护”,一旦老人跌倒或突发疾病摔倒等,它都可以及时感应,并立即发出预警。目前,“大头阿亮”接入了科大讯飞和Deepseek两种AI大模型。江苏艾雨文承养老机器人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王腾飞告诉记者:“我们在硬件上会增加两个机械臂,通过外协的方式,来实现一些家务的基本功能,像扫地、洗衣服、做饭,帮助老人换尿不湿等等这些,预计我们会在两年之内把这款产品推向市场。”
致力于打造“机器人之城”的南京,不乏康尼智能、亿嘉和等科技企业。走进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展厅,一排助行康复机器人排列整齐。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现场体验学习轮椅越障、调节姿态辅助站立,科技“Buff叠满”。康尼智能市场营销部经理张旭介绍:“实际上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他每次入坐轮椅和起站时,对他的膝盖伤害是很大的。所以说我们就有一个助站的功能,就帮助他站起来,我们从侧面就可以下来。”
康尼智能研发的助行康复机器人,成功入选工信部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这背后,离不开团队的自主创新。康尼智能市场营销部部长丁湧回忆:“研发了三年。我们整个集团的技术中心,投入了四十多个技术人员,去为它去做包括各功能的设计,包括电子控制程序的一个调节调整,包括整个车子的造型的一个设计。”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亿嘉和荣获2025年度人形机器人场景开拓奖。亿嘉和研发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能够辅助人类照顾老人的日常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等,通过触觉皮肤反馈判断老人情绪状态。目前,该企业正联合日企开发低重心机器人,计划2026年投入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