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看门人”、文化界顶流
单霁翔又来无锡了!
今天
他受邀出席“锡客有约 名家讲座”
在锡山开!讲!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
◆“故宫看门人”
◆“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 2016年获得“中华文化人物”奖
◆ 2019年获得“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
1954年出生于沈阳,籍贯江苏江宁,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他积极推动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推动建立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他在故宫博物院进行改革,制定保护规划,开展平安故宫工程,建立故宫研究院、故宫学院、故宫文物医院,让故宫“打破宫墙”,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通过手机或电脑打开故宫数字博物馆,欣赏到故宫的珍贵文物和紫禁城古建筑。
【主要出版作品】
《国匠·吴良镛》《栋梁·梁思成》《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京都古迹大观》《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故宫的声音》《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我是故宫看门人》等。
作为锡山区第七届蒲公英阅读行动的重磅嘉宾
除了为大家带来
《文化的力量——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主题讲座外
他还将漫步荡口古镇
探寻江南水乡的文化魅力
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
提前解锁
荡口古镇的必访点位!
牌楼
荡口古镇景区的正大门牌楼,大额枋上面“荡口”二字,是明代吴郡才子唐伯虎的手迹。荡口因位于鹅真荡的入口而得名。额枋的反面是“仁里义坊”四个字,由另外一位江南才子文徵明所书。
钱穆旧居
钱穆(1894—1990),字宾四,无锡延祥乡七房桥人。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自幼因求学,其父母以孟母择邻的方式,慕名而来荡口读书。现将他们当年租住王家祖宅(1903—1906)作为旧居,修复后的旧居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展陈钱穆生平事迹和他在荡口童年生活、学习经历和成年后在荡口教书工作经历。
钱伟长旧居
北仓河左岸上一片江南民居是清代历史建筑。这组建筑原是华氏一分支祠堂。民国时期,钱穆先生的恩师华倩朔“免租十年”,钱伟长先生一家才有了栖身之所。钱老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我国的“三钱”。钱伟长是鸿声七房桥人,离荡口不过5公里。因为钱家祖宅2次遭遇火灾,所以4岁就跟随叔叔钱穆还有家人一起搬到了荡口居住。他的童年、少年时期都是在荡口度过的,他对荡口的感情非常深厚,每次回无锡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回到他的母校——荡口中心小学来看看。从70年代末到2007年,钱老一共回荡口14次。
会通馆
会通馆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家、藏书家华燧读书和印书的地方,约建于149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2022年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五星级项目。
从2020年开始,围绕转型发展,荡口古镇对现有文化展馆进行活化提升,会通馆是率先完成提升改造的一个景点。提升后的展馆突破了传统展馆理念和思路,围绕“会通传奇、汉字秘境”全新主题,突出“会通字体”IP,将展览做成了一部活化的汉字情感大词典,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参与其中,获得共鸣。
华氏义庄
华氏义庄是荡口古镇的核心景点,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地区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义庄之一,具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
义庄是以宗族为单位,对族内的四穷人群(“鳏寡孤独”)进行救助的慈善机构。华氏义庄始于乾隆十年,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捐田1300亩所建。
借云馆
华秋苹1818年辑成江南牌子小曲谱《借云馆小唱》,又称《借云馆曲谱》,署名“鹅湖秋水采苹人”,用工尺谱记写了明清以来流行的《三阳开泰》《清平词》《软平调》《五瓣梅》《马头曲》等13首小曲曲谱,还记录了小曲演唱的用韵和技法,为研究明清时期江南民间音乐提供了珍贵史料。
故借云馆以“艺术家会客厅”为主题,主要以茶空间、汉服、古乐器等业态,依托王莘故居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成集展示活动和乐器普及为一体的休闲活动空间。
细心的朋友应该知道
这已不是单霁翔第一次与无锡结缘
从大运河保护到文化顾问
单霁翔与无锡的故事
早已书写多年
壹
文化顾问老友
2017年,单霁翔受聘为无锡市政府文化顾问,盛赞“无锡是个有文化温度的城市”。
贰
大运河的“守护者”
单霁翔多次到访无锡,参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大运河申遗等项目,推动无锡文化“破圈”。
叁
南北文化“牵线人”
他曾邀请无锡泥人“进宫”展览,提议故宫文化与无锡文化实现南北互动,让地方非遗走向全国。
当单霁翔的脚步
走过牌楼、借云馆
华氏义庄与会通馆……
这场文化行走已不仅是简单的探访
而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
他将为无锡文化发展提出新的建议
为古镇注入新的生命力
让我们跟随他漫步荡口
解码千年文脉的当代答案
这场文化与古镇的碰撞
等你来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