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
时代召唤下
绿色转型成为深刻而关键之举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
央企凭借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强大的资金实力
领先的技术水平
与无锡紧密携手
共奏一曲央地协同、创新驱动的
转型发展“交响曲”
4月23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在无锡揭牌成立并与无锡市政府等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这是中国资环集团组建以来在集团总部驻地外第二家揭牌成立的一级专业子公司也是无锡多年来引进的重要央企平台立足无锡、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精准契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国家战略部署双方将共同打造央地合作示范标杆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是循环经济领域的
“国家队”和主力军
据介绍,中国资环成立于2024年10月,是我国首家专注于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央企,肩负着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绿色发展的重大使命。
中国资环绿纤公司的成立,是集团在绿色纤维循环再利用产业领域谋篇布局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将推动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废旧纺织品利用细分领域迈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更好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稳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此次战略布局恰逢其时。“中国资环集团将全资一级子公司落到无锡,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主动担当,也是对无锡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的认可信任。”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响应国家所需、助力区域发展、纾解行业所痛、壮大集团版图的重大举措。央地双向奔赴,同频共振。无锡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历史传承、营商环境和现实需求,特别是再生资源利用、高端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与中国资环集团战略方向高度契合,与集团绿色纤维板块发展愿景深度融合。双方携手后,将在深化产业合作、联合科研攻关、赋能企业发展等方面更加紧密协作,共同为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多作贡献,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成为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中国资环绿纤公司总部设在无锡4月18日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作为百年工商名城,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布码头”“丝码头”之名曾享誉大江南北,也是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现有商务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879家,格林美、天奇、新三洲等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正在无锡发展壮大。
作为“465”现代产业集群之一,高端纺织服装产业是无锡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诞生了海澜、一棉等龙头骨干企业。以江南大学、江苏省纺织研究所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创新平台,为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与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项目承载地的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本身是一个含“绿”量较高的板块。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无锡高新区早在4年前就在全国率先提出规划建设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作为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核心区的太湖湾科创城,现已集聚绿色低碳产业相关企业300余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并拥有江苏省首批“零碳”科技园区——朗新科技园。中国资环绿纤公司总部选址所在地无锡(国家)软件园五期,建筑载体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建设。
项目落地,充分彰显出无锡的诚意和央企的效率。采访中获悉,服务项目落地过程中,省市区三级联动,市主要领导靠前调度,市区成立为企服务专班,在政策扶持、公司注册、业务拓展等环节,提供了高效、贴心、便捷的服务,成功推动项目迅速落地。
无锡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如既往坚持“无难事、悉心办”和“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提供最周全的要素保障、最周到的政务服务,用好总部经济支持政策,促进双方更好发挥互补优势,更好赋能无锡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循环经济,这个全新的发展方式,21世纪初在中国落地生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业内专家表示,循环经济就是要“变废为宝”,使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
中国资环绿纤公司负责人陈世杰介绍,公司将立足无锡、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以推进绿色纤维全闭环循环利用为目标,重点围绕再生材料、绿色产品、服务平台三大板块,全力打造绿色纤维循环利用的“国家队”,建设成为一流的绿色纤维循环利用链长企业、国家级绿色纤维循环利用科研中心、权威的绿色纤维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和可靠的纺织品战略资源储备保障者。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新成立的中国资环绿纤公司将加强与优秀企业、高校院所的深度对接,与中科院化学所、江南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围绕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功能性绿色纤维开发等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打造绿色纤维创新策源地。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和企企合作,引领培育壮大绿色循环产业生态圈,全力服务支持传统产业企业坚守实业、延展主业、引领行业、勇创大业,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全面畅通绿色纤维循环利用链条,推动公司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产学研合作单位共同建设产业命运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